各位親愛的小朋友們,依照憲法第21條規定,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政府為了保障學童的受教權,近年來已持續推動各項教育政策,積極促進教學品質提升,並改善硬體教學設施設備,提供給大家一個優質安全的校園學習環境。為了幫助大家瞭解教育政策,接下來將分別介紹與兒童有關的教育政策如下:
一、0-6歲國家一起養:
近年來臺灣出生人口逐漸減少,為打造友善育兒環境,減輕家長負擔,政府自107年7月起推動「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對於6歲以下幼兒教育及照顧,以「增名額」、「加津貼」、「減負擔」為推動主軸,並且在110年納入「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113年再推出「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策,政府投入0-6歲幼托經費再大幅增加,建立平價、優質和普及的托育服務體系,健全友善成長環境。0-6歲幼兒教育及照顧之推動情形如下:
(一)擴大公共化及準公共托育量能
透過增加公共化量能及準公共機制,0至6歲合計可提供超過62.2萬個平價就學/托育名額,較計畫推動前,為家長增加約43.1萬個平價名額。由政府一起幫忙支付就學/托育費用,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
(二)降低托育、就學費用
■0-2歲(未滿)幼兒:自110年8月起,選擇公共化機構(公設民營托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及準公共機構(準公共托嬰中心、準公共保母)服務者,每月托育補助較原補助金額增加1,000元(分別增加至4,000元、7,000元)。自111年8月起,再分別增加1,500元(分別增加至5,500元、8,500元)。自113年1月起,又分別增加1,500元、4,500元(分別增加至7,000元、13,000元)。此外,第2胎以上幼兒、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子女之補助也會再增加。
■2-6歲(未滿)幼兒:自111年8月起,就讀公立、非營利及準公共幼兒園者,第1胎子女之家長每月繳費,公立幼兒園最多只要1,000元,非營利幼兒園最多只要2,000元,準公共幼兒園最多只要3,000元。另,第2胎、第3胎以上再優惠,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子女「免費」就學。另自113年寒假起,公立幼兒園辦理延長照顧服務採定額收費,減輕家長負擔,平日課後延長照顧服務每小時35元,寒暑期加托服務每月2,000元,經濟弱勢幼兒則免繳費。自113年8月起,由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定點試辦臨時照顧服務。
(三)發放育兒津貼
分兩階段提高育兒津貼額度,自110年8月起,0-5歲(未滿)育兒津貼由每月2,500元提高至3,500元;自111年8月起,再提高至每月5,000元(達加倍目標),第2胎以上幼兒再加發。此外,就讀私幼之5歲就學補助,自110年8月起,比照育兒津貼提高補助額度,並自111年8月起直接撥入家長指定帳戶。同時為照顧更多家庭,自112年1月起,取消育兒津貼排富及5歲幼兒須就學才給補助的規定。
二、中小學電力系統改善暨冷氣裝設:
行政院於109年9月2日核定教育部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電力系統改善暨冷氣裝設計畫(109至111年)」,已於111年底前完成全國3,584校電力系統改善,並裝設冷氣達18萬6千餘臺,讓全國中小學不分城鄉,同步都有冷氣,使家長放心,孩子好學習,並打造安全舒適的校園學習環境。
三、中小學老舊廁所改善計畫:
為協助各地方政府加速改善校園老舊廁所,透過施作工程,優化老舊廁所機能,也鼓勵學校透過設計規劃團隊與學校教職員、學生等人員,共同討論廁所環境的營造,融入美感教育並激盪出創意。整修後的廁所不僅安全、通風、明亮、整潔,更融入了在地文化特色,兼具實用性及美感,往往成為校園的新亮點。
四、提升國中小英語文教學成效計畫:
支持國中小推動雙語生活化校園計畫,以雙語生活化多元學習校園為基礎實施,營造全校師生共學的雙語學習氛圍,並依據各校條件及需求,提供學生固定且持續的多元學習課程或活動、引進外籍英語教師營造校園語用環境、鼓勵全校教師漸進提升英語專業能力、建置英語線上學習平臺提供課後自學資源及開辦暑期英語營隊活動等措施,以增加全校學生接觸英語文的頻率機會。
五、國中小藝術與美感深耕教育:
推動「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包含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及美感教育計畫。其中,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係配合藝術課程之實施,徵求或邀請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共同合作進行協同教學,並鼓勵傳統表演藝術類之課程合作;幫助各縣市國中小學童及青少年,提升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特別是偏遠及缺乏藝術領域教師的學校。該計畫以學年度為規劃辦理週期,學校可就這項計畫補助範圍,依需求選擇下列方式辦理: (一)由學校與藝術家協定每月或每週定期到校進行協助教學。 (二)不定期邀請專題演講、創作展示及表演教學。 (三)其他型式之駐校協助教學或藝術教育活動。
另推動美感教育計畫,結合國民教育輔導團、高中學(群)科中心及大學合作,連結藝文場館及生活場域資源,透過課程發展、教學設計以及實際體驗等方式,提供中小學學生多元化的美感學習經驗。
六、國小課後照顧服務及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
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支持婦女婚育及使父母安心就業,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參加對象為國小在學學生,並由政府補助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原住民等學生免費參加,辦理內容以協助完成家庭作業,提供團隊合作、體適能活動及規律生活為主。 另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是針對低收入、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等經濟弱勢家庭之國小學童,且下課後確實無人予以照顧者,於課後時間(課後照顧結束後)開始,最遲至晚間八點止,免費參加,提供生活照顧服務,服務內容以生活教育及生活自理等為主軸。
七、推行防災教育與永續循環校園計畫:
為落實防災教育,建構韌性防災校園,教育部納入氣候變遷議題與永續發展目標,以提升各學習階段(包括幼兒園、國中小等)學生之防災素養,健全防災知識、技能與態度,並建立在地化防災教學模組、研訂學校災害防救計畫及製作防災教育數位學習素材,藉由防災教育向下扎根之能量,強化師生抗災能力,減輕校園之災害風險。
教育部長年推動「永續校園推廣計畫」,自108年度為加強深化性及普及性,並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名稱更新為「永續循環校園探索及示範計畫」。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及我國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永續循環校園探索及示範計畫自112年起改為「建構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先導型計畫」,基於我國校園環境的既有設施與措施,並透過物聯網蒐集所監測之即時環境資訊,搭配校園碳盤查,了解學校碳排放資訊,進而分析相關資訊及應用,期能建立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推動模式,並培養師生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教育素養,以系統性思維與能力,採取氣候行動及落實減碳,強化校園師生環境永續概念。
八、維護校園安全實施要點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維護校園安全實施要點主要是加強對高關懷學生之輔導,置重點於防制學生藥物濫用、防制校園霸凌、防制學生涉入不良組織及關懷中途輟(離)學學生等4個面向,建立整合性、全面性之三級預防策略,訂定具體工作項目,希望藉由中央、地方政府及學校通力合作,家庭、學校及社區密切連結,並透過教育、警政、社政及衛政綿密配合,共同攜手照護高關懷學生,維護校園安全,使學生更能安心學習與健康成長。
校園霸凌對學生人格發展影響甚鉅,為精進校園霸凌事件處理程序,於113年4月17日修正公布「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重點包含: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師對生」及「生對生」霸凌事件處理機制分流,並創設「生對生調和」機制、納入輔導先行概念,明確化調查處理機制、強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督導權責、建立教育部校園霸凌事件專業調和及調查人才庫、增訂涉及故意傷害事件處理程序,以健全防制校園霸凌機制,營造友善校園。
九、精進學校體育教學,優化體育設施、設備及器材:
依據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的概念,辦理全國性體育課程研討活動,透過系統性研發教材策略及教師專業增能機制,支持體育教師安排素養導向的體育課程;另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健康與體育領域之學習內容,全面培養學生游泳、水中安全認知及自救能力,並持續推動師資增能研習及守望員培訓,以提升游泳教學品質及學生安全。
為完善安全校園運動環境,協助地方政府及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持續優化學校運動場地及充實體育器材設備;建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優質泳池設施,並提升學校泳池管理品質,促進游泳教學實施率;配合行政院綠能政策,推動「學校設置太陽能光電球場計畫」,解決室內運動空間不足的問題,並協助學校興建風雨球場。
十、建構健康促進學校,改善學生健康問題:
持續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促進學校及各議題輔導計畫,依據學校衛生政策、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健康教學與活動、健康服務、社區關係等六大範疇,引導親師生自主參與健康管理,提升健康素養,普及健康態度與行為之實踐,共同營造健康校園,並配合國家政策滾動調整,持續精進推動,以改善學生健康問題。